地勘单位转型的四大要点,这个局的部署值得一看

发布时间:2019-03-11浏览人数: 返回

日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会议聚焦“转型”,突出“发展”,围绕清洁能源、社会需求、合作共赢、创新驱动等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加速转型

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适时调整找矿重点活动工作布局。充分利用国家统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建设开展地区性综合地质调查。

以省部皖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合作为契机,加强多方联系,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各类基金勘查项目和公益性研究项目。

围绕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开展重大、关键基础地质科学问题和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综合研究。

以下扬子和江南地层分区、两淮地区煤系地层分布区为重点,主动承接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公益性项目及科技攻关项目。

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具体责任,有序推进皖北煤层气(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加快两淮煤系天然气资源评价、勘探开发及先导实验区建设。

推进与淮南矿业集团煤系天然气勘查、开发合作,尽快实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安徽省淮南谢家集—窑河地区煤系天然气勘查》项目。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转型

围绕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土污染防治、地质遗迹开发保护等,尽力提供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以本省开展的地质灾害六大行动为抓手,履行全省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有关责任。

承揽煤矿和非煤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在找水、治水、水灾害防治、矿井水量调查评价及水文地质类划分等领域积极承揽工程和申报公益基金项目。

持续关注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关注地名普查、“三块地”改革、不动产确权登记等国土资源领域重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探索“地质+”扶贫模式,将地质工作融入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之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聚焦本省“一圈两带三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参与省内城市多要素地质调查,科学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

开拓传统地质报告服务、矿业权维护、绿色矿山申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安全监测、采空区积水探测等市场,努力为矿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地质服务。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通道”“大通关”建设以及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引江济淮占补平衡等重大战略工程,争取在“三条红线”划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大工程选址和产业布局等方面有所作为。

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谋划转型

要深入分析研究国家、省市机构改革方案、机构设置和机构职责,特别是针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农业农村、人防等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的需求,找准定位,力求精准对接,积极参与山水林田湖草多门类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调查。

根据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做好地质与环境监测、地质与城市活断层调查、地质与水利水电等专业的融合,加强技术协同。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激发转型

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用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

利用现有页岩气、煤层气等项目,加强井下水平定向分支、煤层顶板注浆、大口径绳索取芯、超深钻探和油气钻探工艺研究、技术攻关。

着眼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以“一站一基地两中心”为基础,打造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构建产学研用结合、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针对全局产业布局和生产技术中的难题,明确局系统自主研发课题及方向。注重信息技术服务,探索运用“互联网+地质”,瞄准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

创新科技管理方式,扶持具有良好运用前景的项目。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为载体,推动学术、技术“带头人”和“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 蜀ICP备18032255号-1